脈沖磁治療儀臨床介紹
(內部資料 僅供參考)
一、磁的基本知識
1、磁體:能吸引鐵、鈷、鎳等物質的磁性物體稱為磁體。磁體的兩端,一端為南極S,一端為北極N,磁極具 有同性極相斥,異性極相吸的作用。
2、磁場:磁體周圍磁力作用的空間稱磁場。
3、磁場強度:穿過單位面積上的磁力線數,單位是特斯拉、高斯,簡寫T、mT、Gs。(1mT =10 Gs)
4、動磁和靜磁:動磁是指不斷變化磁力線強弱或方向的磁場,如:脈沖磁、旋磁等。
靜磁是指磁力線強弱或方向不變的磁場,如:永磁塊、磁針等。
二、磁療的歷史
早在古羅馬時期,磁場療法已經用于治療痛風。在我國,磁療的應用也有近2000年的歷史,1800多年前的中醫名著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就有用磁石治療頭痛、關節痛的記載。由此可見,人類很早以前就已經將“磁”應用于醫學。
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類對磁認識的不斷深入,磁在人們的生活中被更加廣泛的應用,磁療產品也應運而生。
三、磁療的作用機理
關于磁療的機理在世界范圍的研討也已經有上百年了,雖然磁療的某一些方面的治療機理還沒有被完全揭開,但磁療的臨床作用已無可爭辯,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,讓磁療造福人類的時代已經開始。
現代人知道地球是一大磁場,磁場強度兩極附近最大(南極和北極),赤道附近最小,人體也帶有磁場(只有0.5Gs),人體磁場只有和地球磁場保持平衡,身體的各個方面才會良好,否則身體就會表現出疾病或亞健康狀態。
要了解動磁場對人體起作用的機理,讓我們先了解一些物理學和生物學方面的知識:
生物電現象
人體細胞的表面有一層細胞膜,細胞膜對其周圍各種離子的可滲性不同,這種可滲性的差異,使細胞膜表面產生了一個電壓(所謂細胞膜電位)。細胞膜電位是由于細胞內外液體中正負離子的分布不均勻造成的。在外來磁場的作用下細胞可產生穩定的離子流(充電和放電雙向),改變細胞膜的可滲性,進而影響細胞膜電位。
神經纖維可以看作負載生物電流的電纜。這就是生物電現象,也就是為什么動磁場會對人體的所有細胞活動產生影響:這是由于細胞中的離子(作為帶電顆粒)會隨著體外磁場變化的節奏而流動。這也揭示了為何磁場療法應用范圍是如此之廣。作用很深、影響植物神經(自主神經)
動磁場的另一種作用也不難理解:當磁力線的穿透力呈現N、S極對峙時,其磁力線強度作用很深,作為導體的神經細胞會受磁場的影響,那么植物神經系統也應該受到影響。因此動磁場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、神經衰弱、高血壓、性功能障礙及加速骨創傷愈合都有很好的療效。
血流加快、溫度提高
在動磁場的作用下,血液中的鐵分子被充分激活,活動能力大大加強,使血液流動加快,血管膨脹,毛細血管中血液流速也會加快,促進了血液循環。因此,被治療部位,原先供血不足的組織血液循環得到改善,偏低的溫度轉而回升(這一過程可用溫度探測器記錄下來),血液的含氧量也大大提高。
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為什么磁療對止痛、消腫、消炎有神奇的療效。
四、磁療的適用范圍
1、肌肉骨骼系統疾病
關節周圍炎、扭傷、挫傷和肌肉、肌腱病
關節損傷,造成關節間隙狹窄、關節面變形、疼痛和功能受限;
創傷后關節病
創傷導致的水腫、紫紺、肌肉和皮膚的痛覺過敏,最終可發展為關節炎;
骨萎縮、骨質疏松、痛性骨營養不良
老年性骨脫鈣、功能萎縮、骨骼變形而引起了一系列臨床的疼痛;
骨折后愈合緩慢
骨營養不良;
糖尿病性骨病變
糖尿病晚期的潰瘍可很快波及到周圍的骨骼;
骨髓炎
急慢性骨髓炎,通常由血源性感染或是開放性的骨折引起;
兒童股骨頭血管壞死、股骨頭無菌性壞死
此類疾病發生和創傷或者與大劑量應用皮質激素有關,也有特發性的。
2、血管疾病,皮膚軟組織損害,運動器官損傷、血管病變引起的的皮膚損害
減輕病灶的水腫,改善病變區的缺血狀態,促進肉芽組織形成;
動-靜脈阻塞性疾病
肌肉、神經干缺血、疼痛或壞死,下肢的血管可能出現擴張或是萎縮;
靜脈曲張(靜脈功能不全)
靜脈壁變形、水腫、紫紺、瘀點和色素沉著。可能并發濕疹、潰瘍;
糖尿病性潰瘍
糖尿病史,創傷或皮膚營養不良導致潰瘍的發生;
褥瘡
長期臥床局部出現缺血性損害、炎癥、潰瘍、壞死;
手術創傷和繼發性改變
磁療能夠減輕術后的水腫、緩解術后疼痛、縮短疤痕愈合的時間。
3、神經科
偏頭痛、典型的肌緊張性頭痛、三叉神經痛、臂叢和肋間神經痛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、睡眠障礙、周圍神經損傷、化學性神經炎、皰疹病毒性神經炎。
4、腫 瘤
盡管磁場抗腫瘤的作用還不能確定,它仍被廣泛用于腫瘤的輔助治療
腫瘤切除后恢復、疼痛、化療后靜脈血栓形成和神經炎、輻射性皮炎。
5、耳鼻喉科和婦產科
對于所有的感染和慢性疾病都可以根據病因進行治療。
6、消化科
腹瀉、胃灼痛、胃十二指腸潰瘍。
五、磁療的禁忌癥
尚無絕對禁忌癥,但以下情況禁用:嚴重的心臟病、帶有心臟起搏器;肝臟病、腎臟病及血液病患者;出血及有出血傾向者;高熱病人;活動性肺結核患者;惡性腫瘤患者;孕婦的下腹部;磁過敏反應嚴重。